飞科创业网飞科创业网

结婚后一起修的家电,后来换了新的

    那台格兰仕微波炉,是我和妻子结婚第二年搬进这个家时一起买的。

    记得那是个周末的下午,我们刚从家电卖场把它抱回来。白色的外壳,转盘式的设计,在当时还算时髦。拆开包装时,妻子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开胶带,生怕划伤了外壳。我们把微波炉放在厨房最顺手的位置,插上电,里面那盏黄黄的灯亮起来时,整个厨房都温暖了。

    “以后热牛奶就不用开火了。”妻子说着,眼里闪着光。

    那些年,这台微波炉见证了我们太多生活片段。早晨,它热过无数杯牛奶,温过我的早餐包子;深夜,它为加班的我热过夜宵,为晚归的妻子留过饭菜。转盘吱呀吱呀的声音,成了我们家最熟悉的背景音。

    记得有次我感冒发烧,妻子用它在深夜里热姜汤,因为太着急,端出来时烫到了手。我迷迷糊糊中听见她轻轻“嘶”了一声,然后若无其事地把汤端到我面前。后来我才发现她手指上起了个小水泡,问她怎么弄的,她只是笑笑说没事。

    这台微波炉也修过好几次。第一次是结婚第五年,转盘不转了。我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把它拆开,妻子在旁边给我递螺丝刀。我们俩都不是懂电器的人,只能照着网上搜来的教程一点点摸索。打开后盖时,积了厚厚的灰尘,妻子惊讶地说:“原来它肚子里这么脏啊。”

    我笨手笨脚地清理了轨道上的污垢,重新安装好转盘电机。当转盘再次转动起来时,我们俩像孩子一样击掌庆祝。妻子说:“省了一笔维修费,晚上加个菜!”那天晚上,我们真的多炒了个回锅肉,吃得特别香。

    后来门钩也坏过一次,门关不严实。我用铁丝弯了个临时的钩子,虽然不太美观,但能用。妻子从没嫌弃过这个修补,反而常跟来做客的朋友炫耀:“看,这是我老公修的,厉害吧?”

    就这样,这台微波炉陪我们走过了十五年。十五年,孩子从出生到上初中,我们从三十出头走到了年近半百。它的外壳开始发黄,按键也不太灵敏了,热食物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。但我们谁都没提换新的——它就像家里的一位老成员,虽然老了,慢了,可那份感情割舍不下。

    直到去年冬天,它彻底罢工了。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后盖,发现核心部件已经老化得无法修复。妻子站在旁边,轻声说:“它累了,该休息了。”

    新微波炉送来的那天,是个智能触控的款式,热东西只要几十秒,静音,还能调节各种模式。我们把旧微波炉擦得干干净净,准备交给回收人员。在把它搬出去的前一刻,妻子突然说:“等等。”

    她打开新微波炉,热了两杯牛奶。然后我们坐在餐桌前,像十五年前第一次使用它时那样,静静地喝着。窗外的阳光照进来,落在旧微波炉白色的外壳上,那些岁月的痕迹在光线下格外清晰。

    “记得吗,”妻子说,“孩子小时候发烧不肯吃药,你就是用这个微波炉热了蜂蜜水,一点一点喂他喝下去的。”

    我怎么会忘记呢?还有无数个深夜,她为我热的汤;无数个清晨,我为她热的粥;春节时热的年糕,中秋时热的月饼……这台微波炉热的从来不只是食物,更是我们共同度过的时光。

    回收人员来搬走它时,妻子一直送到电梯口。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,我看见她悄悄擦了擦眼角。

    新微波炉很好用,热东西快,功能多。但头几个月,我总会在热食物时下意识地多按几分钟——习惯了老伙计的慢节奏。每次听到新微波炉完成任务后“嘀”的那声清脆提示,我都会想起老微波炉那种渐弱的、温柔的“叮”。

    现在,新微波炉也已经用了一年多。它很称职,但我们之间还没有产生那种深厚的感情。也许感情是需要时间酝酿的,就像老微波炉,它的价值不在于热食物有多快,而在于它承载了十五年的共同记忆。

    前几天整理储藏室,我发现了当年买老微波炉时的说明书,纸张已经发黄变脆。轻轻翻开,背面有妻子娟秀的字迹——记录着各种食物的加热时间:牛奶2分钟,米饭3分钟,汤4分钟……在页脚处,还有我们俩当年无聊时画的小笑脸。

    我把这张说明书小心地抚平,夹进了相册里。虽然老微波炉不在了,但这些生活的印记还在。就像婚姻,外在的形式会变,但那些共同经历的点滴,会一直温暖着往后的日子。

    厨房里,新微波炉正在工作,静悄悄的。我知道,它也会慢慢积累自己的故事,在未来的某一天,成为另一个让人不舍的老朋友。生活就是这样,旧的要走,新的要来,但爱会在这种更替中延续下去,换一种形式,继续温暖着平凡的日子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飞科创业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