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科创业网飞科创业网

我们的爱情,像水中月一样,抓不住

    那一年春天,我遇见了她。

    是在朋友家的阳台上,晚樱开得正好,风一吹,粉白的花瓣就簌簌地往下掉。她站在花树下,穿一件淡紫色的毛衣,正仰头看花。有片花瓣落在她头发上,她浑然不觉。我走过去,想提醒她,却不知该怎么开口。倒是她先转过身来,眼睛弯弯的:“这花真好看,是不是?”

    就这样开始了。像所有年轻恋人一样,我们度过了无数个第一次——第一次牵手在深夜的街道,她的手很小,软软的,被我整个包在掌心里;第一次去看电影,放的什么内容全忘了,只记得黑暗中她侧脸的轮廓,和偶尔转过来时眼里的光;第一次吵架,为的是芝麻绿豆的小事,吵完了又抱在一起,她说“我们再也不要吵架了”,我说“好”,虽然都知道那不可能。

    最喜欢的是晚上散步。我们常去大学城旁边的湖边,那里有个月亮桥。夏天的夜晚,月亮又大又圆,倒映在水里,风一吹,碎成千万片银光。她总喜欢指着水里的月亮说:“你看,像不像我们?看得见,摸不着。”我当时不懂,还笑她太文艺。我蹲下身想去捞,手指刚触到水面,月亮就散了。她在旁边笑,说我是个傻子。

    是啊,我真是个傻子。那时候不懂,有些话其实是预言。

    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大概是她第三次换工作的时候吧。她是个设计师,总想做出更好的作品,不停地跳槽,寻找更好的平台。而我在一家事业单位,工作稳定得像钉在墙上的钉子。她开始加班,越来越多。我给她留的晚饭,经常要到凌晨才被吃掉。我们见面的时间,从每天,到每周,最后变成“等这个项目结束”。

    我记得特别清楚,有个周五晚上,她说加班,让我先吃。我等到九点,决定去公司接她。到她公司楼下,看见她正和同事走出来,几个人有说有笑。她看见我,愣了一下,笑容收了起来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什么——不是别人,而是她对工作的热情,对未来的期待,所有这些都排在了我前面。

    在回家的车上,我们都很沉默。快到家时,她突然说:“我觉得我们像水里的月亮。”

    这次我懂了。

    后来还是努力过。我们一起去旅行,去了她一直想看的雪山。在海拔四千米的地方,她高原反应严重,脸色苍白,却还坚持要去看日出。凌晨四点,我们互相搀扶着爬到观景台。太阳出来的那一刻,万丈金光洒在雪山上,她靠在我肩上,轻轻说:“真美啊。”

    那是我们最后一次一起看日出。

    分手是她提的,在一个同样有很好月亮的晚上。她说得很慢,很清晰,说感觉我们走的方向不一样了,她想要更广阔的天空,而我能给的,只是一个安稳的港湾。她说这不是谁的错,只是两条相交的线,在交汇之后,注定要各奔前程。

    我没有挽留。因为知道她说的是对的。

    她搬走那天,我帮她收拾东西。阳台上那盆我们一起养的多肉,她说不要了。我留下它,现在还在我家的阳台上,已经长成了很大一丛。

    偶尔还会从共同朋友那里听到她的消息——她去了更大的城市,开了自己的工作室,做得风生水起。朋友给我看她的照片,还是笑得眼睛弯弯的,只是眼神里多了些我以前没见过的光芒。我想,她终于找到了想要的生活。

    昨天晚上,我又去了那个湖边。月亮还是那么圆,倒映在水里,随着波纹轻轻晃动。我再次蹲下身,伸手去碰——当然,还是碎了。但这次我没有急着收回手,就让指尖在水里停留,感受那份凉意。

    有些东西,也许本来就不需要抓住。

    就像水中的月亮,它的美恰恰在于那种若即若离。你远远看着,它完整无缺;你一靠近,它就碎了。可正是这种抓不住,让它永远停留在最美的时刻。

    我们的爱情也是这样。它存在过,真实地、热烈地存在过。那些温暖的拥抱,那些深夜的对话,那些一起走过的路,看过的风景,都是真的。它们没有消失,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——像水中的月光,虽然捞不起来,但确实照亮过某个时刻,某个地方。

    起身准备离开时,一片云正好遮住了月亮。湖面暗了下来,只有远处路灯的倒影,像散落的星星。我突然想起她最后说的话:“谢谢你陪我这段时间。”

    该说谢谢的是我。谢谢你让我明白,有些美好,不必拥有,遇见就已经足够。

    现在的我,学会了欣赏水中的月亮。远远地看着,不伸手,只是看。看它如何随着水波轻轻摇曳,如何在不同的天气里呈现不同的美。而曾经那段如水中月般的爱情,也在我心里变成了同样遥远而温柔的存在——碰不到,但永远在那里,提醒着我曾经那样真诚地爱过,也被爱过。

    这就够了。真的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飞科创业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