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科创业网飞科创业网

堂叔伪造购房合同骗走我积蓄

    这件事过去快两年了,可每次想起来,心口还是像压着块石头,闷得喘不过气。那笔钱,是我和我爱人省吃俭用十几年,一分一厘攒下来的,整整四十八万。我们原本打算用它在县城买套小房子,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。可谁能想到,最后这钱,竟是被我最信任的堂叔,用几张轻飘飘的假纸,轻而易举地骗走了。

    堂叔是我爸的堂弟,我们两家走动一直很勤。他比我爸小十来岁,脑子活络,早年跑过运输,后来听说在城里搞工程,混得不错。每次回老家,他都开着小车,穿着体面,给长辈们塞红包也大方。在我心里,他这个堂叔,是有本事、见过世面的人,值得信赖。

    前年夏天,他特意来我家吃饭,饭桌上提起,他一个“铁哥们”在县城的“学府佳苑”小区有内部指标,能拿到比市场价低不少的房子。“那地段,以后肯定升值!关键是紧挨着县里最好的小学和初中。”他拍着胸脯,“别人我不管,但你们是我亲侄儿,这好事我必须想着你们。机会就这一次,好几家都盯着呢。”

    我和爱人当时就心动了。看了那么多楼盘,价格都高攀不起,“学府佳苑”的位置和价格,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。我们表达了强烈的意愿,堂叔当即掏出手机,装模作样地打了个电话,然后告诉我们:“搞定了!我硬给你们留了一套,九十平,三居室。内部价一平五千三,市场价都六千往上了。”

    没过几天,堂叔就拿着几份文件来了我家。其中最重要的一份,就是《商品房买卖合同》。那合同印得很正规,抬头、条款、盖章,一应俱全。开发商的公章红艳艳的,合同编号、房屋信息都填得清清楚楚。堂叔指着甲方(出卖人)那里盖的章说:“看,这就是开发公司的章,我那哥们儿直接从内部拿出来的,绝对真。”他还给我们看了他转账的银行流水截图,上面显示他转了五万定金给一个公司账户,更让我们深信不疑。

    “不过,”他话锋一转,面露难色,“因为是内部指标,走公司账目需要点时间,流程比较慢。你们先把首付给我,我一起拿去操作,能省不少麻烦。等合同正式备案了,我再带你们去办贷款、交税。”

    现在回想起来,他这话漏洞百出,可当时被“低价房”冲昏头脑的我们,只觉得堂叔是在帮我们忙前忙后,省心省力。我们甚至感激他,觉得他为我们承担了风险。于是,几乎是毫不犹豫地,我们分三次,把四十八万首付款,全部打到了堂叔的个人银行账户里。每次转账,他都给我们打了收条,写着“今收到购房首付款XX元”,还按了手印。这一切,看起来都那么“正规”。

    钱转过去后,就是漫长的等待。开头一两个月,堂叔还经常主动联系我们,说“正在走流程”、“快了快了”。他还会发一些工地的照片和视频给我们看,说那就是我们的楼栋,正在盖呢。我们看着那拔地而起的楼房,心里充满了期待。

    可渐渐地,他的电话没那么勤了。我们从每周主动问一次,变成半个月问一次,再到一个月问一次。他的借口也开始多起来:“领导出差了”、“银行系统升级”、“最近政策有变动”…… 每次都能找出新理由。我开始隐隐觉得不安,但爱人还劝我:“别瞎想,堂叔是自家人,还能骗我们不成?”

    转折点发生在半年后。我爱人有个同学恰好在房管局工作,我们托他悄悄查了一下“学府佳苑”的购房合同备案信息。结果,系统里根本没有我们的名字,也没有堂叔的名字。那个他所谓的“铁哥们”,经核实,也根本不是开发商公司的员工。

    那一刻,我浑身发冷,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电话。我立刻打给堂叔,语气第一次变得严厉,质问他到底怎么回事。电话那头,他支支吾吾,前言不搭后语,最后竟然说:“项目……项目出了点问题,可能黄了,钱……钱我慢慢还你们。”

    “慢慢还?”我气得声音都变了调,“那是四十八万!我们的全部积蓄!你说清楚,那合同是不是假的?章是不是假的?”

    他沉默了半晌,最后承认了。那合同,是他找人伪造的;那公章,是私刻的;他带我们去看的工地,根本就不是他说的那个楼盘;他所谓的“内部指标”,从头到尾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。他根本不是拿我们的钱去买房,而是拿去填他自己工程的窟窿,甚至可能……去赌了。

    天塌了。我和爱人整整三天没怎么吃东西,也没睡着觉。脑子里反复回放着我们如何兴高采烈地数钱,如何感激涕零地把钱交给他,如何一遍遍看着那份假合同憧憬未来。那种被最亲的人从背后捅一刀的感觉,比丢了钱更让人痛苦一百倍。

    我们去找他对质,他蹲在地上,抱着头,一遍遍说“对不起”,说他会还钱。可当他写下欠条时,我们才绝望地发现,他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。车是贷款买的,老家的房子在他父亲名下,他所谓的工程,也早就负债累累。

    愤怒和悲伤过后,我们选择了报警。经过警方立案侦查,检察院提起公诉,最后法院认定堂叔犯合同诈骗罪,判处了有期徒刑。可是,我们的钱,他却无力偿还。判决书上那一句“责令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四十八万元”,至今只是一纸空文。

    这件事,像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。它掏空了我们多年的积蓄,更击碎了我们对于“亲戚”二字的信任。我现在常常失眠,一闭上眼,就是那份假合同和堂叔那张曾经无比真诚的脸。我爱人也变得沉默寡言,再也不提买房的事。

    我写下来,不是想博取同情,也不是单纯地控诉。我只是想用我的血泪教训,提醒每一个像我一样,觉得“熟人”、“亲戚”就不会骗人的人。在巨大的利益面前,亲情有时候脆弱得不堪一击。无论对方是谁,无论关系多近,涉及到钱,尤其是大额的钱,请务必、务必、务必保持清醒:

    第一,所有购房款项,必须直接打入开发商在银行开设的监管账户,绝对不能打入任何个人账户。 这是铁律!

    第二,亲自核实。 去售楼处问,去房管局查备案,核实销售人员的身份。不要轻信任何人的“内部关系”和“特殊渠道”。

    第三,合同必须正规。 要签订房管局统一印制的《商品房买卖合同》,并及时办理合同备案登记。自己看不懂,就找懂行的朋友或律师帮忙看。

    如果当初,我们能做到其中任何一点,这个当,我们就上不了。可惜,人生没有如果。那四十八万,买了一个惨痛至极的教训。这个教训的代价,太沉重了,沉重到可能要用我们后半生的许多努力,才能慢慢抚平心里的这道疤。堂叔坐牢了,得到了法律的惩罚,可我们失去的,又该向谁去讨要呢?日子还得过,只是心里的那块石头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搬开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飞科创业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