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师傅一边拧螺丝一边说:“这灯好啊,白天晒太阳,晚上自己亮,不用电费。”他拍了拍灯杆,“能用好多年呢。”
好多年。这个词像种子一样在我心里生根发芽。我甚至能想象多年后的夏夜,这盏灯依然静静立在院角,飞蛾环绕,光影摇曳。
头三个月,它确实像个忠诚的卫士。每天傍晚六点准时亮起,柔白的光晕洒满小院。邻居路过总会多看两眼:“这灯真亮堂。”我便不无得意地介绍:“太阳能的,环保。”
变化是从第四个月开始的。
那是个阴雨连绵的春天。连续一周不见太阳,灯的光明显暗淡了。起初我没在意——阴天嘛,蓄电不足很正常。可天气放晴后,它的表现却大不如前。亮灯时间越来越晚,有时天完全黑了还要再等半小时。光线也从柔白变成了昏黄,像疲惫的眼睛勉强睁着。
我给卖家打电话,对方很客气:“可能是蓄电池老化,再用用看,有时候会恢复的。”
我用了一个夏天观察它。它像个步入中年的人,开始力不从心。最让我难过的是八月那个夜晚——我坐在院里乘凉,灯突然熄了。才晚上九点,往常该亮到十一点的。我在突如其来的黑暗里坐了很久,直到眼睛适应了星光。
再次联系卖家时,已过了一年保修期。“换蓄电池要三百,”客服说,“加上运费和人工,差不多能买盏新的了。”
我握着电话,看着院里那盏曾经让我无比骄傲的灯。它立在月光下,沉默着,像个做错事却无力辩解的孩子。
犹豫再三,我还是决定维修。不只是舍不得那几百块钱,更因为和它相处的一年里,已经有了感情。维修师傅拆开底座时,我看见了那块小小的蓄电池——还没有我的手掌大,表面已经微微鼓起。
“铅酸电池,”师傅用扳手敲了敲,“这种电池寿命就一两年。你要是想用得久,可以加钱换锂电。”
我苦笑着摇摇头。当初选择这个品牌,就是因为宣传说用的是“优质蓄电池”。
新电池换上了,灯重新亮起来。但我知道,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。我不再无条件地信任它,每天傍晚都会下意识地看它是否准时亮起。它的光在我眼里,总带着某种勉强。
果然,第二次维修在一年半后到来。这次是太阳能板出了问题。“衰减了,”师傅言简意赅,“发电效率不够。”
“才两年多,”我几乎是在哀求,“能不能修好?”
师傅摇头:“太阳能板修不了,只能换。这一换,又是大半盏灯的钱。”
那天下午,我坐在门槛上,看着师傅拆卸灯杆顶部的太阳能板。那块曾经光洁如镜的面板,现在布满细密的划痕,边缘开始发黄。我想起它崭新时的样子——那么光亮,能照见人影。现在却像得了白内障,浑浊,无神。
“这些东西都这样,”师傅大概看出了我的失落,“说是能用十年八年,其实核心部件两三年就开始老化。真要耐用,得买特别贵的专业级产品。”
我忽然想起买灯时网页上的宣传语:“绿色能源,照亮未来”。配图是一个孩子站在太阳能路灯下看书。现在想来,那大概是某种隐喻——我们的未来,或许就像这盏灯的光,美好却短暂。
最后一次故障发生在今年春天。灯彻底不亮了。我请了第三个维修师傅,他检查后说:“控制板烧了。另外,灯珠也衰减得厉害,就算修好也不亮了。”
这次我没有再修。那盏灯现在还立在院里,白天它的太阳能板依然朝着太阳,只是再也储存不了能量。夜晚它沉默地站在黑暗中,成了院子里最沉默的摆设。
上个月,社区统一更换路灯,全部换成了市电路灯。施工的工人问我:“你这盏太阳能灯还要吗?不要我们就拆走了。”
我想了想,说:“留着吧。”
它确实没有实现最初的承诺,没有陪我很多年。但在它短暂的生命里,它让我明白了一些事情。关于投资,关于选择,更关于这个时代里那些看似美好却难以持久的承诺。
昨晚我散步回来,月光很好,那盏不亮的灯在月色里只有一个剪影。我忽然想起它刚来的那个夏天,每个夜晚都明亮如昼。那时我以为这样的日子会很久很久。
现在我知道了,所有光源都有寿命。只是有些熄灭得特别快,快得让你措手不及,快得让你刚刚习惯它的存在,就要开始学习告别。
也许明天我会找人把它拆掉。也许还会让它再立一阵子——就当是个提醒,提醒自己有些投资看似光明,实则短暂;有些未来看似可期,实则转瞬即逝。
夜色深了,没有那盏灯的光,星星显得特别亮。我关上门,把月光和那盏沉默的灯都关在门外。它们一个永恒,一个短暂,就这样在院子里相守相伴,像极了人世间所有的相遇与别离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飞科创业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飞科创业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95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9)
2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76)
3网上买薯片,收到后袋子漏气阅读 (75)
4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71)
5异地时他寄来的暖宝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