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科创业网飞科创业网

他喜欢的球星,进球时我哭了

    那是我第一次在现场看他踢球。2018年的夏天,俄罗斯世界杯,阿根廷对尼日利亚的小组赛。我们攒了整整一年的钱,才凑够两个人的机票和球票。从布宜诺斯艾利斯飞到莫斯科,再转车到圣彼得堡,三十多个小时的颠簸,就为了亲眼看他穿蓝白条纹衫的样子。

    圣彼得堡体育场里坐满了人,空气黏糊糊的,全是汗水和希望的味道。阿根廷不能再输了——上一场惨败给克罗地亚,出线岌岌可危。他站在中圈,捋了捋头发,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东西,像是困兽,又像是即将熄灭的火焰。

    开场才十四分钟,巴内加传中,他就在那儿——所有人都知道他会出现在那儿。球划过一道弧线,他跃起,右脚停球,左脚抽射。整个动作一气呵成,像是排练过千百遍的舞蹈。球进了,网在颤抖。

    全场沸腾了。阿根廷人在唱歌,在跳跃,蓝白色的纸片漫天飞舞。我跟着大家一起尖叫,挥动手里的围巾。可就在这片狂欢中,眼泪突然就下来了。

    不是喜悦的泪。是心疼。

    我想起2014年的马拉卡纳。那时我们刚在一起,挤在他租的小公寓里看决赛。格策进球的时候,他愣了好几秒,然后默默关掉电视。那天晚上,他抱着我,什么也没说。但我知道,那个擦肩而过的金杯,成了他心里拔不掉的刺。

    2015年美洲杯,2016年百年美洲杯,连续三年决赛,三次倒在十二码线上。每次失利后,他都会消失几天,手机关机,谁也不见。等他再出现时,眼睛是肿的,却还要挤出笑容说“没事”。

    真的没事吗?我看着他在点球大战后呆呆地望着天空,看着他在更衣室里用毛巾捂住脸,看着他在回国航班上全程望着窗外。那些时刻,我真希望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阿根廷男孩,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踢野球,至少那样,快乐会纯粹一些。

    2016年他宣布退出国家队那天,我在他眼里看到了从未有过的疲惫。他说太累了,扛不动了。那个下午,我们沿着拉普拉塔河散步,他讲起小时候:“奶奶第一次带我去踢球,说这能让我快乐。可现在......”他没说完,但我知道——快乐变成了负担,足球变成了枷锁。

    所以当他在圣彼得堡进球的那一刻,我哭了。哭的不是这个球有多漂亮,不是阿根廷领先了,而是他还在。三十一岁的他,经历了那么多失败和质疑,依然站在那里,依然在为这件球衣拼命。

    后来我才知道,那场比赛前,他给全队发了很长的信息:“如果我们今天出局了,那将是我穿着阿根廷球衣最糟糕的时刻。但请你们相信,我会付出一切。”

    他确实付出了一切。那个进球后,他拼到抽筋,在场上几乎跑不动。当罗霍打进绝杀球时,他跪在地上,双手掩面。这次,哭的是他。

    四年后的卡塔尔,当他在决赛中梅开二度,当蒙铁尔罚进最后一个点球,他终于捧起了梦寐以求的大力神杯。全世界都在为他欢呼,说他完成了最完美的救赎。

    可对我来说,真正的救赎早在圣彼得堡就完成了。不是因为他进了球,而是因为他在无数次跌倒后,依然选择站起来。那个下午的眼泪,是为所有深夜的叹息而流,为所有无人知晓的伤痛而流,为一个人最纯粹的坚持而流。

    现在,他偶尔会在院子里教我们两岁的儿子踢球。儿子颠球摔倒时,他会说:“站起来,继续。”很简单的一句话,可我知道里面装着什么——装着马拉卡纳的夜晚,装着圣彼得堡的下午,装着所有跌倒和爬起的日子。

    前几天整理旧物,翻出那张2018年的球票,已经褪色了。儿子指着上面的蓝色问是什么,我说:“是爸爸永远站起来的颜色。”

    他可能听不懂。但没关系,总有一天,他会明白,有些眼泪不是悲伤,有些进球不只是进球。那是生命最笨拙也最勇敢的样子——明知可能会输,还是选择全力以赴。就像他,就像爱,就像生活本身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飞科创业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